河南概览

        河南地处中原腹地,又有“中原”“中州”之称。全省总面积16.7万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近1亿人,是中国经济大省、人口大省、粮食大省。

        产业体系完备,发展稳健

        河南工业门类齐全、体系完备,41个工业行业大类实现全覆盖,拥有207个中类中的197个,有新型材料、先进装备、现代食品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和智能终端、新能源汽车等一批千亿级产业链。2024年河南生产总值6.36万亿元,增长5.1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.76万亿元,增长6.1%,增速全国第2;进出口8202亿元,全国第10。今年上半年,河南生产总值3.17万亿元,同比增长5.7%、高于全国0.4个百分点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.42万亿元、增长7.2%,规模全国第5、增速第4;进出口4125.3亿元,增长26.2%,规模创历史新高,增速全国第5、经济大省第2。

        历史文化悠久,底蕴深厚

        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,“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,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”。在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中,河南作为中国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中心长达3000多年,先后有20多个朝代在此建都,中国八大古都中的洛阳、开封、安阳、郑州均在河南,古代四大发明均源自河南,拥有洛阳龙门石窟、安阳殷墟等5个世界文化遗产。厚重河南,承古而启今,河南加速推进黄河、大运河、长城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(河南段)建设,打造国家大遗址保护利用走廊;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、“考古中国”重大项目、夏商文明研究工程,打造殷墟甲骨文世界级文化地标。

        区位交通便利,四通八达

        河南是承东启西、连南贯北的重要交通枢纽,率先在全国建成米字形高铁网,全国“十纵十横”综合运输大通道中有5条经过河南。郑州是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,郑州北站作业量居亚洲编组站前列,郑州东站是全国最大的高铁站之一。郑州机场2024年旅客吞吐量2850万人次、货邮吞吐量82.5万吨,郑州入选全球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承载城市,建成内陆地区首个国际公路运输集结中心。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近9000公里,铁路3小时覆盖全国53%人口,航空2小时覆盖全国87%人口。

       “空陆数海”协同,开放高地

        河南有3个国家一类口岸、9个功能性口岸、5个综合保税区、4个保税物流中心等开放平台,郑州航空港区、河南自贸试验区、7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加快建设。创造性推动“空陆数海”(空中、陆上、数字、海上)丝绸之路建设,“丝路合作”持续深化,高水平建设郑州—卢森堡“空中丝路”,推进郑州—吉隆坡、郑州—墨西哥城等“双枢纽”建设,郑州机场开通货运航线57条,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1.5万列,2024年跨境电商进出口2665.5亿元,铁海联运、内河航运畅通了中原出海新通道。

        当前,河南正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重要讲话精神,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任务,聚焦“1+2+4+N”目标任务体系,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循环枢纽、打造国内国际市场双循环支点,统筹推进“空陆数海”丝绸之路建设,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,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。

郑州市情概览

——古老商都焕新智,天地之中链全球

(中国·郑州 2025)

        郑州,地处嵩山东麓、黄河之滨,居中华腹地,是河南省省会、中国八大古都之一,史谓“天地之中”,古称“商都”,今誉“绿城”。郑州市围绕国家中心城市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、郑州都市圈核心引擎定位,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。2024年,郑州市地区生产总值14532.1亿元,增长5.7%,位居中国万亿级城市前列。

        向“新”而行,创新引擎澎湃

        创新策源涌动。郑州市加快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,高新技术企业6000家,年技术合同成交额800亿元,拥有在郑两院院士87人,在郑大学生140万人(全国第二),近三年累计留郑大学生67万人,城市年轻力指数全国第五。

        科创平台强基。中原科技城跃居全国第15位,重建重组14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、18家省实验室,引进落地哈工大、北理工等8家一流大学研究院,组建13家龙头企业产业研究院,建成5000余家研发平台,共同构筑了郑州强大的科技创新矩阵。

        未来产业领跑。郑州市聚焦打造“新能源汽车之城”、“算力之城”、“钻石之城”、“超充之城”、“量子之城”,前瞻布局20条重点产业链,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建成后,郑州算力规模将跃居全国首位。

        向“智”而强,产业体系跃升

        万亿集群并进。郑州智能手机产量超1.4亿台,约占全球1/9,集聚上汽、比亚迪等7家整车企业和宇通重工等专用车企业15家,整车产能超260万辆,电子信息和新能源汽车两大产业集群加速向万亿级迈进,全球份额领先。

        智造标杆重塑。郑州拥有以郑煤机(矿山机械)、中铁装备(隧道掘进机-盾构机)等为标志的“大国重器”,以宇通客车、上汽郑州、比亚迪等为引领的“国货潮品”,以中科曙光、超聚变等为代表的向新产业,重塑了中国制造的标杆。

        产业之基夯实。郑州客车产量占全球1/8,汽车年产量110万辆,居全国前十,整车出口覆盖100多个国家;速冻食品占全国60%以上市场,中铁异形盾构技术领跑国际;已探明矿藏36种,矿质优良、储备丰富,郑商所期货交易“郑州价格”影响全球,产业链供应链中的郑州制造日益凸显。

        枢纽联通全球,开放门户广阔

        平台优势叠加。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(中国首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区)、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、中国(郑州)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国家级战略平台汇聚于此,为开放创新注入强大动力。

        交通便利通达。郑州是全国唯一的普通铁路和高速铁路“双十字”中心,率先建成以郑州为中心的“米”字形高铁网,是全国12个最高等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,6个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之一,2小时高铁圈覆盖全国4亿人口的生活和消费,2小时航空圈覆盖中国90%以上人口和市场。

        空陆织网世界。郑州是国家空港型和陆港型双枢纽承载城市,新郑国际机场开通航线234条,国际全货机航线49条,货邮吞吐量82.5万吨(全球前40强),形成横跨欧美亚、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客货运航线网络;中欧班列(郑州)业务覆盖40多个国家140多座城市,是全国五大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之一。

        口岸体系完备。郑州拥有“2+2+9”口岸体系,是全国功能性口岸数量最多、种类最全的内陆城市。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便利全球商旅,大大催生国际流量,入郑外籍旅客数量激增。

        郑州正坚定遵循国家战略指引,加速郑州都市圈建设,全力打造更具全球辐射力、创新引领力、产业竞争力、文化影响力和幸福感知度的国家中心城市。

        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,热忱欢迎全球伙伴,共创智慧、绿色、繁荣的未来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