郑州市情概览
——古老商都焕新智,天地之中链全球
(中国·郑州 2025)
郑州,地处嵩山东麓、黄河之滨,居中华腹地,是河南省省会、中国八大古都之一,史谓“天地之中”,古称“商都”,今誉“绿城”。郑州市围绕国家中心城市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、郑州都市圈核心引擎定位,奋力谱写中原大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。2024年,郑州市地区生产总值14532.1亿元,增长5.7%,位居中国万亿级城市前列。
向“新”而行,创新引擎澎湃
创新策源涌动。郑州市加快建设国家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,高新技术企业6000家,年技术合同成交额800亿元,拥有在郑两院院士87人,在郑大学生140万人(全国第二),近三年累计留郑大学生67万人,城市年轻力指数全国第五。
科创平台强基。中原科技城跃居全国第15位,重建重组14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、18家省实验室,引进落地哈工大、北理工等8家一流大学研究院,组建13家龙头企业产业研究院,建成5000余家研发平台,共同构筑了郑州强大的科技创新矩阵。
未来产业领跑。郑州市聚焦打造“新能源汽车之城”、“算力之城”、“钻石之城”、“超充之城”、“量子之城”,前瞻布局20条重点产业链,国家超算互联网核心节点建成后,郑州算力规模将跃居全国首位。
向“智”而强,产业体系跃升
万亿集群并进。郑州智能手机产量超1.4亿台,约占全球1/9,集聚上汽、比亚迪等7家整车企业和宇通重工等专用车企业15家,整车产能超260万辆,电子信息和新能源汽车两大产业集群加速向万亿级迈进,全球份额领先。
智造标杆重塑。郑州拥有以郑煤机(矿山机械)、中铁装备(隧道掘进机-盾构机)等为标志的“大国重器”,以宇通客车、上汽郑州、比亚迪等为引领的“国货潮品”,以中科曙光、超聚变等为代表的向新产业,重塑了中国制造的标杆。
产业之基夯实。郑州客车产量占全球1/8,汽车年产量110万辆,居全国前十,整车出口覆盖100多个国家;速冻食品占全国60%以上市场,中铁异形盾构技术领跑国际;已探明矿藏36种,矿质优良、储备丰富,郑商所期货交易“郑州价格”影响全球,产业链供应链中的郑州制造日益凸显。
枢纽联通全球,开放门户广阔
平台优势叠加。河南自贸试验区郑州片区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(中国首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区)、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、中国(郑州)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国家级战略平台汇聚于此,为开放创新注入强大动力。
交通便利通达。郑州是全国唯一的普通铁路和高速铁路“双十字”中心,率先建成以郑州为中心的“米”字形高铁网,是全国12个最高等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,6个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之一,2小时高铁圈覆盖全国4亿人口的生活和消费,2小时航空圈覆盖中国90%以上人口和市场。
空陆织网世界。郑州是国家空港型和陆港型双枢纽承载城市,新郑国际机场开通航线234条,国际全货机航线49条,货邮吞吐量82.5万吨(全球前40强),形成横跨欧美亚、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客货运航线网络;中欧班列(郑州)业务覆盖40多个国家140多座城市,是全国五大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之一。
口岸体系完备。郑州拥有“2+2+9”口岸体系,是全国功能性口岸数量最多、种类最全的内陆城市。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便利全球商旅,大大催生国际流量,入郑外籍旅客数量激增。
郑州正坚定遵循国家战略指引,加速郑州都市圈建设,全力打造更具全球辐射力、创新引领力、产业竞争力、文化影响力和幸福感知度的国家中心城市。
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,热忱欢迎全球伙伴,共创智慧、绿色、繁荣的未来!